曾幾何時,這些土玩具在人們的視線中銷聲匿跡了,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動輒數千元的進口電動玩具。讓人偶爾想起那些土玩具時,就會充滿神往。在深圳,就有這樣一個打工漢,他敏銳地抓住了現代都市人懷舊的心理特點,大膽地在都市的地帶開了一家“懷舊土玩具店”,讓人們專業懷舊。
打工漢要賺“懷舊”錢
2003年,張橋從安徽蕪湖來到深圳打工,在一家電子公司找到了工作。因為他表現出色,又有駕駛技術,很快贏得了老板的,做了老板的私人司機。
就在做司機接送老板兒子的時間段里,看到小孩玩具的局限,張橋萌生了做古老玩具生意的念頭。
張橋利用閑暇之際,把自己土法制作的一些土玩具擺放到一所小學門口,初試市場,反響竟然奇好。
變身都市老少新寵
初戰告捷,2004年9月,張橋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,又托在老家的妻子籌借了1萬多元錢,在羅湖區商業中心以每月9000元的價格租下了一個10平方米的店面,取名“張橋手工懷舊土玩具店”,在羅湖工商分局審辦了營業執照,除了原有的空竹、陀螺和鐵鉤環外,他又制作了彈弓、毽子、竹筒水槍、玻璃鞠、呼拉圈和紙船紙飛機等。為了安全,彈弓的“子彈”都是用特殊的粘膠制成的,就是打到人身上也不疼。
張橋將自己制作的幾百件玩具擺上架后,“土玩店”就正式開業了。開業 天,“懷舊土玩店”就吸引了很多人光顧。小孩子們好奇地東瞅瞅,西看看,不知道這些“新奇”的玩具是怎么個玩法,張橋便耐心地一一向他們介紹并做示范。而大多數成年顧客都熟悉這些玩具,他們拿拿這個,摸摸那個,對這些純手工的玩具感到無比親切。
張橋很快印制了一批傳單,用一些煽情的懷舊文字來介紹自己的土玩店。一個周末,他請兩位老鄉幫忙在羅湖區鬧市街頭發了一整天傳單。這樣的宣傳還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,接下來幾天,他的“土玩店”顧客絡繹不絕,一下子賣出了100多件土玩具
!一位年過半百的大媽興奮地說:“我每天早晨都和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在社區里鍛煉,明天我就拿著這個空竹去,她們一定會非常羨慕的!”聽了這話,張橋大受啟發:對啊,這些土玩具不但可以激起成年人的懷舊心理,也能給小孩子帶來新鮮,還可以用來健身呢!于是,他馬上轉入社區推銷。因為一個人忙不過來,他就以每月600元的工資雇請了一位老鄉來看店。
在社區里推銷,效果遠遠好過守在店里。很多老人已經厭倦了太極拳之類的鍛煉,一看到張橋拿來的這些“土玩具”,就表現出極大的興趣,都說喜歡這種返璞歸真的東西,很有親切感。就這樣,張橋每次帶去的陀螺、鐵環和空竹等土玩具都會被搶購一空。
沒過幾天,張橋就把店里的土玩具全部賣出去了,以后早上再晨練時,這些老人有些踢毽子、有些抖響竹、有些打陀螺、有些放風箏,個個臉上掛著天真的笑容,玩得不亦樂乎。
專業懷舊
初戰告捷,張橋信心大增,他決定擴大生產規模。他聘請了兩位工人,專門制作土玩具。一次,一位顧客走進店里,東找找,西看看,然后失望地說:“你這店里不是賣懷舊土玩具的嗎?怎么連滾鐵環都沒有?”張橋一聽,不禁有些慚愧,連聲說:“是我們疏忽,一時沒注意到。您明天再來好嗎?明天就有了!”送走那位顧客后,張橋馬上去聯系廠家,趕制了細鐵環和托桿。此外,張橋還特意查詢資料,又收集了毽子、玻璃球、撥浪鼓、竹節蛇、鏈條槍、永動青蛙、蠶虎和飲水鳥等各地十幾種土玩具。
有了充足的貨源,張橋便開始專注推銷土玩具。他采取店面營銷和上門推銷相結合的經營方式,雙管齊下。他每天背著土玩具繼續著跑社區,每到一個社區,都會在宣傳欄上貼上廣告傳單。
一天,一位中年女顧客對張橋說:“我給兒子買了一個滾鐵環,他很喜歡,天天玩。可是,前天他出去玩時,把托桿弄丟了,我想再買一根。”這可把張橋給難倒了,因為滾鐵環和托桿都是配套制作的,不可能拆開賣。張橋想了想,抱歉地說:“滾鐵環和托桿是配在一起的,不能單賣。這樣吧,過兩天您再來,我們把滾鐵環改進一下,保證鐵環和托桿不會再分離了。”
受此啟發,張橋在廠家制作的滾鐵環上面系上了一圈細鐵絲,在既能保證鐵環滾動的前提下,又保障了鐵環與托桿不分離,方便了孩子們的玩耍。除此之外,張橋還虛心聽取著顧客的意見,讓各種土玩具逐漸完善起來。
他給土玩具配上說明書,詳細說明其玩法,比如玩空竹的技巧,有“鷂子翻身”、“金雞上架”、“正釣魚”、“反釣魚”,還有“壓轆轆”、“大撒把”……玩者用上肢做提、拉、抖、盤、拋、接;下肢做走、跳、繞、落、蹬;眼睛瞄、追;腰做扭、隨;頭做俯仰、轉等動作,要在 有利的一剎那控制它,并在空中完成各種動作,過早過晚都要失敗,這就需要做到反應快、時間要準、動作靈敏協調。
一位老人說:“玩這東西比枯燥的‘老人拳’好多了,不但隨時隨地都可以玩,而且鍛煉的部位和效果比練拳要好。”相比空竹,“蠶虎”更受孩子們的歡迎。“蠶虎”小巧而有拙趣,把一只小蠶虎放在手掌或一塊長木板上,因繭子內有已死去的蠶蛹,所以,一旦手掌或板傾斜時,小蠶虎便會自動向下翻起跟斗來,一個接一個。反之,若將手掌或木板向上揚,小蠶虎又自下而上翻起跟斗,憨態可掬,滑稽有趣,很好地體現了民間玩具的本真性和幽默性,因此一上架就大受歡迎。
2005年開始,深圳的一些社區悄悄地出現了一批批“頑童族”, 他們還自發組織了派對,因為有很多中老年成員,于是他們自稱為“頑童族”。這活動是由一個網站上的網友自發組織的,活動的主旨是讓大家在活動中找回童年的感覺,拋開一切,盡情在活動中玩耍。每次活動都會有很多人參加,年齡有10歲以下,50歲以上。素不相識的人們在一起重溫童年時的經典游戲:抖空竹、滾鐵環、踢毽子、丟手絹……
眼見土玩具日益在深圳打開市場,張橋開始企望更大的發展。 2006年4月,廣州舉辦第18屆國際玩具展,張橋便帶著300多件土玩具來到廣州。然而,因為沒有預先報名,正式展位已經沒有空余的了,后來,在會展組織者的協調下,他才被安排上了一個臨時的展位。雖然有些周折,但令張橋興奮的是,展覽會開幕后,他的土玩具立即成為一個小亮點。
嘗到了甜頭的張橋又接連參加了在北京、青島、濟南和上海等地舉辦的玩具展覽會。每到一處,土玩具都能成為展覽會的焦點!這給張橋帶來的收獲遠比做其他廣告好得多。
2006年3月,張橋在布吉鎮租賃了一間廠房,又招了5名工人,購置了制作土玩具的配套機器設備,實現了產銷一條龍!現在,張橋已經將自己的“懷舊土玩具”推向市場,他的“土玩具”在全國的營銷網點有20多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