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個冷僻的行業佳績他罪的是一個信念:行行出狀元——
曾經在股市賠了個精光的施偉東,在失意中的一個偶然發現,使他涉足環保型廁所行業,把大家提都不愿提的“廁所”變為了的商機,還打造出一種“文化”,不僅解決了南京等10多個城市成千上萬人如廁難的問題,而且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,再次躋身百萬富翁之列。
一次內急抓住一個商機
施偉東的父母都是上海市的普通工人,家里的條件并不是很寬裕。()
以優異的成績從上海大學冶金系后,施偉東被分配進上海工具廠工作。1991年上海股市興起后,施偉東挖得了 桶金。
沒想到兩年后,股市市場行情大跌,施偉東措手不及,難挽敗局,資金折騰一空,一下子成了赤貧一族。年輕氣盛的他怎么也承受不了這個打擊,整日情緒低落。
為了散心,施偉東來到南京旅游。有一天上午,他騎車經過漢中路,不巧的是早晨豆漿喝多了,迫切需要找個廁所方便一下。結果找了半天也沒找到,實在憋不住,只好招了輛出租車:“哪里有廁所,就往哪里開!”如釋重負后,他不禁想:這個城市的大街上,每天尿急的人有多少呢?
突然冒出來的火花激活了施偉東,他把旅游變成了調查,一共跑了南京120多家公共廁所發現:南京的公廁與城市人口總數及密度相比,數量偏少,分布極不合理,而且基本都是那種老式的廁所。“我的機會來了!”施偉東斷定這里潛藏著巨大的商機。
在西方發達,公廁已變成城市文明的一部分。在德國柏林,漂亮的移動公廁被稱為“城市家具”。施偉東想:隨著城市規模的急劇擴大、流動人口的日漸增多,政府大力倡導環保意識,開發移動公廁肯定是不錯的選擇。
市場容量大,基本上沒有競爭對手,回報率自然較高。另外,做移動公廁與公益事業相關,社會關注度較高,媒體肯定追著報道,廣告費可以省不少,企業知名度能很快提高。之后就可以大張旗鼓地進行品牌運作了,甚至嘗試大規模的資本運作也不是不可能。
施偉東又跑到環保局、南京大學等單位和名牌高校請教專家學者。這下他可放心了,權威的數據讓他吃下了定心丸:中國移動公廁,相當保守的估計,至少有500億元的市場容量。僅南京市現階段,就需要擺上5 00座以上的移動公廁。一座移動公廁,成本價約35000元,出售價50000元;如租賃經營,年租金收入不少于1 2000元,3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資。但生產企業嚴重缺乏,500億的市場連1/5都沒有滿足,因此投資機會很大。
恰好聽說一項鼓勵私營企業投資市政公用事業的政策即將出臺,施偉東專門到南京市政府、規劃局、發改委等部門問了一大圈,結果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一一“只要產品好,市里保證給你一路綠燈放行。”事不宜遲,在一個鐵桿朋友的幫助下,施偉東開始籌集資金,準備大干一場。
一座廁所月入十幾萬
施偉東向上海的移動廁所管理部門請求免費看管一段時間的廁所,得到肯定答復后,他高興地拿起零錢盒,在上海南京路拐角處的移動廁所門口當起了“廁所所長”。
令施偉東驚奇的是,他看管的這個移動廁所異味并不大,廁所的一角有英文標記。施偉東心想:原來這玩意兒是個進口貨,如果在中國制造,成本一定會低很多。下午結賬的時候,他收了滿滿一大口袋硬幣,竟然有3000多元!
體驗完畢重返南京,施偉東拿著批文開始著手興建制造移動廁所的工廠。
由于市區地價高,施偉東只好到當時還比較偏僻的江寧地區選廠址,從銀行貸款投資50余萬元,建起了1200平方米的廠房,添置了生產設備,招聘了近20名技術人員。辦廠的日子里,施偉東每天24小時吃住在廠里,對醞釀中的移動公廁癡迷不已。
批移動公廁生產出來后,施偉東取得南京市市容局、文化旅游局有關部門的批文,將公廁擺放在花臺、中山陵等如果自己只是簡單停留在生產和銷售上,很快就會被模仿生產。于是,施偉東找人借錢、貸款,甚至把前面廁所的銷售款都投了進去,研發新型廁所和擴大生產。
這時施偉東才發現用來周轉的資金已經少得可憐。為了省錢創業,他甚至連每天的早餐都取消了,中飯就是兩個饅頭解決問題……無論是吃飯還是睡覺,他都在思考一個問題一一到底什么樣的廁所才能受到大家的歡迎。問遍了身邊的人,大家給出的答案千變萬化——漂亮、干凈、整潔、舒適…… 起碼應該是——沒有臭味。
施偉東專程去拜訪南京大學的專家。專家告訴他有一種細菌可以分解糞便除臭,還專程從實驗室找到一些類似的細菌送給他。施偉東招聘了幾個生物專業人士,成立了研發小組,在這些細菌的基礎上,尋找能更好地分解糞便臭氣的細菌。
消除臭味的問題終于解決了。這一突破性的進展,讓施偉東的移動廁所大受歡迎。不久,他就逐步把分公司開到了連云港、上海、蕪湖、南寧、昆明和海口等城市。面對辦公室墻上的全國地圖,施偉東再次陷入沉思:怎樣才能把廁所生意做大做強呢?
開始琢磨細節的施偉東想到冬天上廁所的時候感覺冷,而大汗淋漓。那為什么不考慮一下溫控呢?裝空調顯然是不可能的,因為在安置移動廁所的地點,基本上都沒有電力設施。施偉東開始在板材上動腦筋。經過近百天的篩選,終于選中日本一家板材商提供的保溫原材料,能把室內外的溫差控制在10攝氏度左右。
這一舉措又讓施偉東在中國的廁所市場占了先機。有一天,他在打開自己的電子郵箱時,意外地收到一封來自中東的詢價郵件。沒想到公廁這么快就有了賺外匯的機會。他當即就回了信,而且很快就成交了。這筆生意提醒了施偉東,公廁還有個大市場。后來,他決定以此為契機開發國外市場,并且在產品的檢測環節中又加入了國際標準質量認證這一環。
如今,施偉東已將他的公廁打入了全國30座大城市,并成功將觸角伸到中東和東南亞地區,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,其科技實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。中國航天控制中心的領導在考察完施偉東的生產基地后,專門派人把他請到北京,請他為神舟飛船的地面指揮車量身設計安裝移動廁所。
由于地面指揮車時而在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里工作,時而在40多攝氏度的酷暑中執行任務,要求很高,施偉東再次進行試驗,給地面指揮車送上適應能力更強,分解速度更快的移動廁所。現在,中國航天有關部門已經與他簽訂了協議。屆時,航天飛船將載著施偉東 新款的廁所飛到太空中去。
一次方便獎一元硬幣
上海人一大早提著老式馬桶穿街過巷是當年的一景,施偉東決心改變中國人如廁的現狀,改變城市的形象,向大眾普及既實用又漂亮時尚的廁所他帶領他的團隊,不斷改進廁所,多品種全方位的發展。從各種移動廁所到水循環生態的固定廁所,施偉東把協力 環保科技做成了業界的NO.1。而后他又把眼光投到了家庭的抽水馬桶上。
據調查,全國三分之一的生活用水是被抽水馬桶)中掉的,為什么就不能做一件造福缺水地區的事呢?于是協力科技就造出了一次性加120升水可以循環使用3000人次的抽水馬桶,6個月左右對水進行一次更換,利用微生物技術進行糞便的降解和污染處理,無臭味,而且大大節約了城市的水資源。目前,這種馬桶正在申請專利。
實際上,使施偉東得意的神來之筆不僅僅是造廁所,還有賣廁所。他在營銷上的創意每每能掀起市場狂濤。
2003年五一黃金周的時候,媒體報道旅游景點擁擠,很多游客抱怨找不到廁所。協力科技獨辟蹊徑,在當月的《時報》登出大幅廣告——游客們如廁難,是我們的責任!這一致歉的廣告打出去,馬上吸引了讀者的眼球,協力科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。
2005年4月無水生態廁所剛在南京亮相,為了吸引更多的市民使用,并征求他們的合理化建議,以便增加功能,提高適用性,協力科技出了一點子,市民每方便一次,可獲得一元硬幣的獎勵。于是,“沒想到有這樣的好事,上廁所不但不花錢,老板還要貼錢!”的消息成為市民街談巷議的熱點話題。
當時,施偉東已經聘請到中國足球的領軍人物,原國家隊隊長范志毅擔任公廁形象大使。范志毅為什么置很多大企業的高額報酬而不顧,偏偏對協力科技的廁所情有獨鐘呢?其中與他的切身經歷有關。
他到過很多城市,特別是在旅游旺季,他常見不少旅客內急,為找不到廁所愁眉苦臉。一次,范志毅到南方某城市踢球,吸引了眾多球迷。雖然球迷飽了眼福,不少人卻因上廁所排長隊,使眼福打了折扣。因此,范志毅被施偉東的創業精神,不顧經紀人的勸阻,毅然擔當形象大使,將足球一腳“踢進”了移動公廁。
現在,協力科技生產的移動廁所因其質量和聲譽,在各種競標中屢屢中標,應到街道、歌星演唱會、體育賽場、地鐵等各個角落。
今年3月,施偉東通過競標,一舉拿下青島、昆明等5家旅游城市市政公用廁所的訂單,合同上注明這5座城市的全部移動公廁都由施偉東獨家提供。他算了一筆賬,僅移動公廁的收入就能達到2500萬元,而在廁所外圍墻體做廣告的收入也能掙個800萬。
今年8月,施偉東更是抓住南京作為全國試點,在鬧市、風景點、居民小區建1000個SOS緊急援救點的機會,花本錢捐助了價值1.5億的移動公廁。他看中的是租賃賣鋪、亭體廣告收入和試點成功后向整個江蘇乃至全國鋪開后的訂單,那時候將是成千上萬億的收入。